科室大合照
护士合照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是福建医科大学消化系病研究室挂靠单位、消化硕士学位授予点,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科室。消化内科现有医护人员44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教授/副教授4名),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24人,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13人,共产党员11人,35岁以下人员26人,占59.1%,是一个技术力量雄厚、富有战斗力的年轻医疗保健团队,也是一个热心服务、团结奉献的集体。2013年被评为福州市“五一先锋岗”,2016年、2019年被省直团工委评为省直级“青年文明号”。
青号牌匾2019-2021
近年来,科室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带领下,把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作为团结带领青年建功立业的有效形式,以“卫(胃)健康、常(肠)相伴”为创建口号,以“笃学慎行”为科训,坚守“诚信为本、有诺必践、恪尽职守、率先垂范”的信用公约,以岗位为依托,以倡导职业文明为核心,以科学管理为手段,紧紧围绕争创各项“一流”的要求开展工作,积极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和社会公益活动,着力打造“服务优质、业务精湛、技术高超、团结协作、真诚奉献”的青年医疗团队,力争科室不断开拓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广受赞誉。
一、领导重视,创建氛围浓烈
医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纳入医院工作计划中,成立专门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进行积极部署和安排,并召开创建经验交流会,分享经验,提升品质。科室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了科室的创建工作小组,由科主任王承党教授担任组长,王莉护士长担任副组长,黄燕妮担任号长,全科人员参与其中,组成一个管理有序、积极创优的工作团队。科室定期召开青年文明号工作会议,制定工作计划、目标、流程,加强成员之间的交流,发表心得体会,不断强调服务理念,做到人人有责任、管理有制度、活动有计划、服务有特色、工作有成效,提高科室形象、提升科室影响力,创立科室品牌。
科室环境整洁、有序、安静,为患者营造温馨良好的就医体验。创建氛围浓厚,积极进行创号宣传,标识明晰,设计富有专科特色、代表青年风采的青年文明号号徽,发放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同时设置心语心愿墙、健康园地等,定期更新健康宣教科普知识,畅通医患共同桥梁,在病房、门诊设置各种温馨小提示、简约流程图如缴费流程图等,提供便民服务箱,为患者提供温馨、便利的就诊环境。认真部署并组织“青年文明号示范月”活动,精心策划,落实责任,青年力量主动参与其中,展示了青年文明号的风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提高综合业务水平、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兢兢业业,医疗技术精湛
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尤其是青年医护人员,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在自己的本职岗位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对待患者积极热情,做到及时诊断,提供有效的针对治疗,获得患者的一致好评。加强岗位练兵,定期进行临床技能培训,鼓励科室医务人员,尤其青年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学术修养,定期考核和评比,在竞争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定期开展科室业务学习和病历讨论,举办国家级及省级学习班,组织参加各类学习班、培训班、学术会议、学术研讨会等,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不断吸收新能量,扩展自我。对于疑难诊治病例,及时邀请相关科室共同协作,进行多学科诊疗,不同专业各抒己见、综合分析,为患者提供综合、全面、以病人为中心的诊断治疗新模式,确定出科学、合理、规范的最佳诊疗方案。积极开展各项医疗新技术,如急诊胃镜止血技术、ERCP、ESD、粪菌移植等,让患者得到更为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全力以赴打造特色专家门诊与专病门诊,门诊病人络绎不绝。
医生日常工作 护士日常工作
随着特色疾病——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治水平逐渐提高,全省IBD患者纷纷慕名而来,于2017年成功成立“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中国炎症性肠病联盟之福建省炎症性肠病中心”,这是福建省独家IBD诊治中心 ,并于2019年10月26日获得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质控评估中心(IBDQCC)认证,成为全国首批获得IBD诊疗区域中心资格认证的单位之一。自2017年底勇开先例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设了生物制剂输注室,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输注流程和管理体系,为IBD患者提供了便利。
IBD区域中心证书
三、孜孜不倦,教学工作上心
教学
临床教学工作是确保医学教育质量、提高医学生、年轻医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该科重视加强实用人才培养,提高临床住院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对于各级轮转的年轻医生,包括年轻住院和主治医师、进修医师、规培医师、研究生、实习医师、见习医师等,在临床工作中,重视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开展业务学习、教学查房,定期组织考核(理论+技能)。为力求临床素质全面培养,在规范自身临床技能操作的基础上,科室人员还注重年轻医师的技能操作教学,以严谨而规范的临床教学思维和方法,开展各项教学活动,骨干教师多次带领团队在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先后获得华东区第一名、全国第一名,被授予医大“临床技能优秀指导老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等称号。作为消化硕士学位授予点,每年科室培育一批优秀研究生,导师手把手教学,不论门诊、病房还是内镜,不论临床还是科研,注重锻炼研究生临床思维,细化每一个临床教学环节,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渠道,同时开展特色消化内科研究生沙龙,内容丰富,涵盖教学讲座、病例分析比赛、文献解读等,全面提高学生临床逻辑思维与科研能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师打好坚实的基础。
开展教学胜任力测评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素养,科室教师主动参加各类教学培训,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胜任力,改进教学方法,致力于创新、高效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组织开展微课拍摄等,同时注意听取学生反馈意见,提高教学质量。多次在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多次获得优秀教师、优秀临床指导老师等称号。
举办及参加学术活动
护士读书会
四、精益求精,荣誉成果丰硕
近年来科室各项业务指标稳步增加,门诊量、床位周转率、使用率始终位列全省同级医院前列,该科不断追求创新、积极开展新技术,建立相应诊疗规范,不断提升业务技术水平,创新管理理念,为广大病患者提供精湛的医疗技术和热忱的医疗、护理服务。成立吴阶平基金会中国炎症性肠病联盟福建省炎症性肠病中心、福建省食管疾病规范诊治联盟,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研究课题,获省部级科技奖,多次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参与国家规划教材《内科学》专科版的编写,主编、参编、翻译各种医学专著、科普读物、教材等,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并获奖,多项内镜新技术逐渐成熟,如消化道狭窄综合治疗球囊扩张及延伸技术、内镜下黏膜剥切技术、ERCP等。在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包括高分值SCI文章;主要业务骨干在中华消化心身联盟福建省委员会、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福建省炎症性肠病联盟、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消化病学会、福建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等重要学术组织中担任主任、副主任委员、委员等。
科室牌匾
人才济济,科室人员还享有多个荣誉称号,包括院十佳优秀医师、院十佳优秀住院医师、院优秀护士、院优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院优秀党务工作者、院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青年志愿者、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校优秀团员、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等,在多个学术演讲比赛、临床诊疗思维比赛中屡屡拔得头筹。在业余时间,科室青年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素质拓展训练,并多次在羽毛球比赛等竞技比赛中展露锋芒。
鼓励优秀——每月评选优秀住院医师
五、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全面
消化内科提倡奉献精神、让“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定期委派副主任医师支援医联体、主治医师下乡支援(宁化、清流、建宁等)、医疗援宁(疆),将医疗技术服务带进落后地区,带动当地医疗水平的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同时,组织科内人员,尤其青年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义诊服务、医疗赈灾,为社会、群众奉献自己的力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并满足群众需求,赢得群众的一致肯定,曾获省卫健委表扬。将患者健康教育融入到院前、院中、院后等每一个环节,做好入院及出院宣教,在科室设立并定期更新健康宣传栏,制作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疾病饮食推荐、疾病饮食管理小卡片,定期举办患教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地介绍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并逐一进行答疑解惑,给予健康指导。组织高中生暑期医学体验活动,为有医学意向的高学生提供实践临床工作的体验,获得强烈反响。踊跃投身志愿者服务:暖冬献血奉献绵薄之力;积极参加“清明感恩”、“重阳敬老”、“马尾护养中心敬老行”等敬老爱老活动,到福州盲人院健康宣讲等,聊家常话变迁,用专业的知识、平实的语言提供切实可用的生活指导,贴心服务,树立良好的形象;鼓励青年尽己之力,开展扶困、助学活动,助力贫困孩子圆学习读书之梦。不断增加并畅通医患交流的途径(如QQ、微信),创立消化内科公众号,做好品牌宣传,通过公众号平台进行患者教育,宣传积极向上的健康管理理念,并设置留言板,听取群众的留言、意见,及时修整和改进,努力实现“医患一家亲”。
医疗支援
义诊活动
患教活动 2019.08开展“高中生暑期临床体验”志愿活动
我和国旗合影
庆祝建国70周年合唱比赛
诵读比赛
在今后的工作中,消化内科将继续弘扬“严谨、创新、仁爱、奉献”的院训,坚持“笃学、慎行”的科训不动摇,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消化内科整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使这个集体成为具有高度职业素养、服务精神的优秀集体。
科室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