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亭院区 > 医护版 > 党建工作 > 思想教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
发布时间:2020-07-25 03:43    文章来源:院党委宣传部    转载来源:    供稿部门:    摄影:
分享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

信息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1464364630463564058&t=1595236367929&reedit_timestamp=1595229230000&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howmenu=false&to_audit_timestamp=2020-07-20%2015%3A13%3A50&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item_id=11464364630463564058&ref_read_id=9d6713f0-fddf-4dff-9d79-8df8cdd95ccb_1600692597627

原文发布时间:2020-07-20   转载时间:2020-07-25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人民不畏艰难险阻、接续艰苦奋斗取得的宝贵成果,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深入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特色的丰富内涵,对于全面把握和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马克思曾经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而为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提供了科学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更不是靠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拼搏出来的。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讲的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顺利开创和推进的中流砥柱。正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不断坚持和发展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可以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统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国家的主人,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创造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活动。我们党牢记宗旨、恪守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夯实现代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及时回应人民诉求和关切,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执政使命和奋斗目标,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当前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习近平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首先是经济建设的实践。我们党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当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全面协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单打一,更不能走极端,而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谋划经济建设与其他各方面建设的关系,做到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

第三,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的有机统一。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坚持边实践边总结,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再不断推广的过程。摸着石头过河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富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正如邓小平所说:“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开。中央各部门要允许和鼓励它们进行这种试验。试验中间会出现各种矛盾,我们要及时发现和克服这些矛盾。这样我们才能进步得比较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人摸着石头过河,也得益于将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推广于全国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就是面对改革开放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在大胆试验、试点改革的基础上的综合设计和立体推进,规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然,摸着石头过河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谋划,努力做到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整体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促进,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和互补。

第四,坚持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有机统一。改革、发展、稳定是“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只有三者密切联系、相互交融,才不会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大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决定当代中国命运。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破解前进道路上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关键仍在于改革。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金钥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发展。稳定是改革发展的保障,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得以有序推进,不是急于求成、随心所欲的产物,而是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结果。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才能稳定;只有社会稳定,才能更好推进改革发展。改革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矛盾和问题,因此,把握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至关重要。要把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的起点和归宿。通过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改革、发展、稳定措施,保障人民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给人民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

实践是理论的源头活水,理论是实践的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及时廓清不合时宜的思想迷雾,坚持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扎实推进理论创新的智慧结晶。它既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又书写了马克思主义的崭新版本,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可以说,既没有丢马克思主义这个“老祖宗”,又立足新时代讲了许多极富中国味的新话,彰显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

第一,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指出:“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指导作用和当代价值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仍然要依靠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引领实践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在学思践悟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入脑入心,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信念。要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坚定“四个自信”,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矢志不渝走自己的路,确保党和国家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阔步前进。要坚定主心骨、把准定盘星,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好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第二,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新是实践和理论发展的永恒主题。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但“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必定是一个理论大发展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当代中国经历的宏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催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科学回答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展现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现实针对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的显著标志,就是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辩证统一,在相互激发、共同促进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当然,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党还要结合新时代的新实践,继续推进新时代的理论创新。

第三,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也是党保持强大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锐利武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产物。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实际,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紧密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也体现为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要抓好理论武装这个重中之重。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要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强化理论武装的浓厚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新时代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能力,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转化为勠力同心推动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物质力量。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相结合,才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毛泽东强调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集中体现在它深深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沃土,充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话语体系。

第一,深深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沃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成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厚滋养。比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心怀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的民族,不仅提出了“小康”“大同”的社会梦想,而且提出了“天人合一”的人生梦想,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精神。习近平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提出“中国梦”的概念,并将“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朗朗上口又切实可行,既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又在国际社会产生巨大反响。又如,中国古代先贤历来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这种强调个人、社会、天下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思想,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和新时代风采。再如,中华民族向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秉承“以义为上”“重义轻利”的原则,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基于此,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无产阶级价值追求,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鲜明旗帜。

第二,充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在几千年的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一路向前、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表现为经济实力的大幅跃升,更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铸造和彰显。习近平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特色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必须坚持立足中华民族自身,按照本国国情坚持、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认同。另一方面,必须面向世界,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优良传统,在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中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文明和谐。

第三,形成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话语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需要在内容上不断创新,也需要在形式上打造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话语体系。话语体系越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人民,就越有生命力和传播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颇具民族风格、民族气派。他经常援引名人名言、历史典故、百姓俚语来凝聚共识、解疑释惑,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比如,在讲到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时,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分别予以概括;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撸起袖子加油干”来说明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来传递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来彰显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责任担当;用“打铁还需自身硬”“打虎”“拍蝇”“猎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来强调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用“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来表达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韧劲和决心。这些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话语不但加深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而且深受人民喜爱,给人以极大鼓舞,从情感上拉近了与人民的距离。当然,打造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话语体系,也要提高话语体系的国际融通力。通过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把“民族性”和“世界性”结合起来,让外国人听得懂、愿意听,提高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

时代是思想之母。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在紧跟时代步伐、把准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关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一,准确把握时代主题。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格局和秩序加快演变进程,世界更加多元多样多变,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的时代钟声,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基本态势。与此同时,世界发展面临各种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强劲逆风,地区冲突时有发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尖锐。加上全球气候变暖、人口爆炸性增长、粮食危机、大规模传染性疾病、难民潮、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全球性问题此起彼伏,使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变得越来越突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不断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就需要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走向之问作出响亮回答。中国共产党站在人类道义制高点,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大势,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成功走出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增进全球福祉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第二,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近代以来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时代最强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也在于科学把握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及社会主要矛盾,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现民富国强的美好愿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标定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全党工作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不平衡、城乡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发展不充分主要是指一些地方、领域等还有发展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最靓丽的名片、最动听的旋律。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也体现在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指导实践,从改革开放的实践和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深化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推动改革开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