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亭院区 > 大众版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我院闽南分院首例腔静脉滤器置入成功
发布时间:2006-09-30 12:00    文章来源:    转载来源:    供稿部门:   作者:系统    摄影:
分享到:
我院闽南分院首例腔静脉滤器置入成功

  近日,我院闽南分院外科首次为一名左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女性患者植入腔静脉滤器,在下腔静脉中撑开一把“保护伞”,有效地阻止了溶栓治疗过程脱落碎栓引起的致命性肺动脉栓塞。日前,在办理出院手续时她感慨万千,甚至还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今年50岁的卓女士,入院前两天因左腿突发肿痛,无法下地走动,在家人的帮助下到闽南分院就诊。经院本部下派的血管外科专家张金池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对其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显示:患者左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医生积极进行深静脉内溶栓治疗,为了防止在进行血栓内碎栓和血栓内大剂量溶栓过程中血栓脱落,引起致命性肺动脉栓塞,张主任特地交代病人左下肢抬高、避免挤压和按摩等。这着实把卓女士吓了一跳,好端端的身体怎么症状就如此严重呢。
  经过与病人和家属以及闽南分院有关领导多次沟通后,张金池副主任克服了重重困难,决定给患者作下腔静脉内滤器植入术。当患者刚听到要放滤器时,心都提到喉咙上来,但她相信分院外科技术过硬,心情很快恢复平静。手术时,张医生在X光透视监视下熟练地利用导管内推进器把滤器准确放置于右肾静脉开口下方的下腔静脉处。令卓女士吃惊不已的是只用了10多分钟就给她身上安装了一把“保护伞”,更令她高兴的是,她不仅有了对付肺栓塞的时尚“护身符”,而且手术创伤轻微,手术当日即可进行一些活动。
  闽南分院首次植入的腔静脉滤器位置准确,经大剂量溶栓治疗后,病人的左下肢肿胀完全消失,现已康复出院。该新技术的成功开展,乃是泉州地区的首例,它扩大了闽南分院在闽南地区的社会影响力。
  据张金池副主任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该病多见于骨科、妇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等术后病人,在肿瘤科、内科也时有发生。常表现单侧肢体的突发肿胀、疼痛,严重的股静脉血栓可引起动脉痉挛导致“股青肿”,表现为皮肤水疱、动脉搏动消失、肢体厥冷、甚至坏疽。下肢深静脉血栓本身对人体无太大妨碍,但是血栓脱落可以导致致命性的肺动脉栓塞并发症,据文献报道,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率高达67%~79%,死亡率高达20%~30%。因此,为了避免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多数学者认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明确后,对于急性或慢性期急性加重,经造影证实为长段、游离的深静脉血栓,应尽早放置腔静脉滤器,以预防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