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到无喉者吗?如果见到了,请多理解,请多关照,请多给无喉者一点关心一点爱!”--林祥娥
何为无喉者,是病人患了喉癌,医生根据其癌肿范围及扩散情况,施行喉全切手术,经此手术的患者即是无喉者。无喉者因失去正常发音器官就不会说话,他们中多数是大龄或高龄老人,识字的以字代语,不识字又不会哑语的,与人交流困难,性情变得急躁,生活质量较差。因此无喉者的发音问题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目前,在医学上能让无喉者发音的办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食管气管造瘘术,第二种是人工喉或电子喉,第三种是食管发音法。
权衡上述三种无喉者发音办法的利与弊,第一、二两种费用高,且有诸多不便。而第三种的食管发音受到无喉者青睐的原因是:方便、不用任何仪器。医生为喉全切患者在颈前切开小口,造个气管瘘,供病人呼吸,无喉者经过训练,发音时将吞咽进入食管的贮气再从食管冲出,产生声音,再经咽腔和口腔动作调节,即可形成语言。靠自身食管贮气发音,既经济又实惠,可其训练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传授。那么食管发音法由谁来传授,如何训练?无喉者渴望有个单位牵头,请来老师指导。
无喉者终于盼来了关心他们疾苦的单位和热心为他们服务的知心人——我院耳鼻咽喉科和第三护理片区总护士长林祥娥副主任护师。林祥娥是原耳鼻咽喉科的护士长,已在护理岗位辛勤工作30多年。她关爱患者,富有爱心同情心。她想患者之所想,痛病人之所痛,尤其是见到喉癌患者手术后不会说话,生活中又遇到种种困难时,心里十分难过,很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又苦于无能为力。
2003年初,林祥娥了解到北京、上海等地医院为无喉患者传授食管发音法的消息后,立即向科室、医院领导反映,院领导当即派她到北京肿瘤医院进修学习食管发音法。在学习班她刻苦学习、多方了解食管发音的效果,特别是看到上海无喉者张海恭给学员演示食管发音方法时,情不自禁地说:“太好了,一个无喉者竟然能同正常人一样说话、讲课,真了不起!”
回院后,林祥娥与张海恭联系,希望张老师为福建的无喉者传授食管发音技巧,张海恭老师同意了。林祥娥在张晖苹副主任医师的共同策划下,将筹备无喉者培训班计划上报,获得审批。林祥娥立即选择办班地点,联系学员住宿,编排办班课程表,撰写讲义,连晚上躺床休息时都在考虑如何成功举办培训班。耳鼻咽喉科领导及医务人员对培训班给预大力支持,老专家杨劲松主任、肖文惠主任、张晖萍副主任等积极为学员讲课,耳鼻咽喉科护士长陈梅贞、护士许谦、蔡丽明等分工合作,主动帮忙处理学习班的事务。林祥娥更是忙得不亦乐乎,电话通知一个个无喉者准时到学习班报到,到机场迎接老师,“打的”到火车站、汽车站接外地市、县来的无喉者,为他们建立通讯联系册……
在林祥娥和耳鼻咽喉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第一期培训班终于成功举办。十几位无喉者观看张海恭的食管发音技巧表演,聆听了医疗专家的精彩讲座,接受了林祥娥、陈梅贞护士长的健康护理知识指导。令祥娥高兴的是,无喉者在培训班学到了食管发音原理,懂得食管发音的诀窍。课余,一个个勤奋练习贮气、发音,有的练得食道疼痛,痰带血丝,祥娥见状,立即指导学员们要循序渐进,又鼓励学员:有志者事竟成。那些曾是领导、年岁比她大十几二十岁的老同志都把祥娥当做大姐、老师,特别敬重她。
第一期的培训班成功举办,为以后办班奠定了基础。祥娥根据患者意见,又积极牵头成立了“无喉者联谊会”。之后举办的培训班就以“无喉者联谊会”名义发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