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亭院区 > 大众版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陆曦教授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优秀委员表彰会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07-05-05 12:00    文章来源:    转载来源:    供稿部门:   作者:系统    摄影:
分享到:
陆曦教授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优秀委员表彰会上的发言

  我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热爱中医。1964年福建医学院毕业之后,即师从福建中医学院院长陈国清教授,从事中草药对炎症性疾病的疗效研究。在实践中加深了我对中医的热爱,但甚感自己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浅薄,遂于1969年就读福建医科大学“西学中班”,结业后主持福建医大附属一院针炙科工作近三年,我在拥有48张病床的针炙科临床实践中,收获颇丰,在那“一根针一把草”的浪潮中,我还稍有些名气,但我清醒地感到自己的不足,我缺乏神经病学知识,曾将脊髓肿瘤的患者连续针炙治疗半月之久,至今对此仍感内疚。于是1972年我又师从我省著名神经病学专家慕容慎行教授,从事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至今已35年。35年来在神经病学中西医结合工作实践中有了较大的收获,在八闽大地的民众中也有一点声望,这时我非常想为福建省中西医结合事业尽点绵薄之力,做一点有益的事。我有幸于2002年初,参加了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会议之后,带着主任委员孙怡教授的重托回到了福建,立即向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崔晓榕、肖钦朗两位秘书长汇报,并建议尽早建立神经病学分会,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并获得授权。自此我积极奔走,筹划,利用我院神经科为全省神经病学工作中心的优势,从近30余年来在我院神经科进修学习的近千名医师中物色人选,向全省发出近百封征求意见信,并利用到全省各地会诊、讲学的机会宣传中西医结合、宣传建立分会的意义,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35年来在神经病学中西医结合工作实践中有了较大的收获,在八闽大地的民众中也有一点声望,这时我非常想为福建省中西医结合事业尽点绵薄之力,做一点有益的事。我有幸于2002年初,参加了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会议之后,带着主任委员孙怡教授的重托回到了福建,立即向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崔晓榕、肖钦朗两位秘书长汇报,并建议尽早建立神经病学分会,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并获得授权。自此我积极奔走,筹划,利用我院神经科为全省神经病学工作中心的优势,从近30余年来在我院神经科进修学习的近千名医师中物色人选,向全省发出近百封征求意见信,并利用到全省各地会诊、讲学的机会宣传中西医结合、宣传建立分会的意义,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在福建省卫生厅中医处、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大力支持下,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经过近4个月的筹备于2002年5月成立。由于全体委员的努力,分会成立至今不到5年,我们召开了四次全省性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我还以主任委员的名义与各地区医学会联合,在福州、厦门、泉州、莆田、漳州、龙岩、宁德等地区举办学术讲座近20场,宣讲中西医结合发展史、常见神经症候的辨证思路、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中医治疗体会、中成药的合理辨证使用以及中西医结合论文的选题和撰写的技巧等。通过以上活动,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广大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和兴趣,打下了我们分会工作的较好基础。我们分会成员非常团结,工作有声有色,声望不断提高,现在要求入会者众多,第二届省分会成员达到80余名。我们工作成绩得到了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的肯定,2005年授予我们分会为“先进专科分会”,我个人被评为福建省“先进分会干部”。
  成绩来自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各位领导的指点,来自于福建省卫生厅中医处、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的支持,来自于全体委员的努力,来自于全省神经病学工作者的协助。
  我们能为福建省中西医结合事业做点有益的事,是我们的责任,感到光荣。然而在总结经验之时,深感还有许多欠缺,我们以往工作的重点都放在本省沿海地区及各大城市,而在医疗卫生力量比较薄弱的闽西、闽北地区及基层医院,还有许多工作我们没有做好。发展边远山区和闽西北革命老区的中西医结合事业,将是我们第二届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近年来,许多同学朋友问我,你已是年近古稀之人,为什么还是那样的执着,那样的满腔热血一团火?!我表面上只能对他们点头微笑表示感谢,然而我心中却有个明确的答案,因为我是革命烈士子弟,我既是一个中国致公党党员,也是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致公党的入党宗旨是致力为公,共产党的入党宗旨是入党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