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亭院区 > 大众版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眼皮跳不停 手术来治疗--神经外科开展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发布时间:2009-07-03 12:00    文章来源:    转载来源:    供稿部门:   作者:系统    摄影:
分享到:
眼皮跳不停 手术来治疗--神经外科开展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专家林元相副主任医师应用“在面部肌电图监测下患侧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又成功治愈一面肌痉挛患者,该手术模式的成功开创为我省面肌痉挛患者带来福音。另据悉,近一两年来,在我院副院长康德智教授指导下,神经外科在以往开颅三叉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几百例三叉神经痛的基础上,已成功开展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微血管减压术因具有微创、安全性高、效果显著以及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等特点,特别是能完全保留血管、神经功能,已成为业界公认的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最有效的手术方法。
  这位患面肌痉挛的病人姓林,福州仓山区人,女,现年51岁,于2008年2月突发“眼皮跳”,当时以为是疲劳所致,也没怎么在意,随后的几个月中,眼皮跳逐渐加重,发病也越来越频繁,范围也逐渐扩大,由起初的右下眼睑蔓延到全部右眼周肌肉,继而累及整个右面颊部。这时的林某仍未对自己的病情引起重视,在家人的一再劝说下,才前去就医。当时医生即诊断其为“面肌痉挛”,予以“黛力新、加巴喷丁”等药物对症治疗。后症状并无明显改善,抽搐发作越发频繁,影响出行和社交,较为痛苦。为进一步治疗,求诊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颅脑MRI显示:1.右侧内听道口见粗大血管影,面神经受压移位;2.双侧基底节区及双侧额顶叶多发腔隙灶。经神经内科王柠主任介绍,以“右面肌痉挛”收住我院神经外科。经过术前精心准备,在神经外科医护人员通力协作下,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林元相博士为患者实施“右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右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取林某右耳后发迹边直行切口长约4cm,颅骨骨窗仅约2cm。并在显微镜下分离松解迂曲压迫面神经的小脑前下动脉,应用Teflon棉给予垫开,使之充分减压。手术非常成功,术中出血量不到30ml。术后林某面肌痉挛立即消失,状态良好,一星期后顺利康复出院。
  
  ~链接~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半侧颜面痉挛,俗称“面抽”。除少数因桥小脑角区肿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继发病变所致外、一般指原发性或特发性者,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痉挛或强直性发作。发作时眼周和面颊部肌肉的快速抽动(每秒数次)导致肌肉痉挛,使眼裂缩小,口角向病侧偏斜,持续数秒钟到数十秒钟,然后自行缓解,严重时颈阔肌亦同时抽动。痉挛可以在短时间内反复发作,也可以停止一段较长的时间,激动、情绪紧张、有意识地活动面部都有可能诱导痉挛发作,病情缓慢进展,一般不会自然好转。患病年龄高峰在40岁到70岁之间。长期的痉挛可以使受累表情肌的肌力下降,面部轻瘫,严重者引起面部疼痛,影响视觉、言语和睡眠,频繁发作的痉挛也使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惧怕参加社交活动和在公众场合露面,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
  病因:多种原因可以导致面肌痉挛,如:血管压迫面神经,面神经炎(Bell’s麻痹)恢复期,桥小脑角的占位病变如肿瘤、动脉瘤,小脑的血管畸形,面部多动症等。其中血管压迫为最常见因素。
  手术方法:我院神经外科在省内率先开展“患侧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效果均良好。目前能够通过颅脑核磁共振检查了解有无血管压迫面神经,患者如被确诊病情,需尽早住院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平均术后住院5~7天。手术在全身麻醉下,在患侧耳后作一个4cm左右的切口,颅骨开窗约2cm。在手术显微镜下用一种特殊的材料将压迫面神经的血管与面神经垫开。整个手术在2小时内完成,术中可应用面部肌电图监测辨认责任血管,做到疗效立竿见影,且对患者的神经和脑组织几乎无任何损伤。
  另:“三叉神经痛”有时也被称为“脸痛”,是在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疑难杂症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生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故有人称此痛为“天下第一痛”。 同样,我院在微创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已成常规,与传统的三叉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相比,“痛性麻木”、“及角膜溃疡”等并发症更少,疗效好且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