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亭院区 > 大众版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泰宁抗灾:灾后防疫要关注什么?
发布时间:2010-08-26 12:00    文章来源:    转载来源:    供稿部门:   作者:系统    摄影:
分享到:
泰宁抗灾:灾后防疫要关注什么?

  一、背景
  2010年6月18日,我省三明地区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千年古城泰宁全城一片汪洋。大灾之后防大疫,6月28日16时,卫生厅紧急抽调各医疗机构人员组建卫生应急队,赶赴灾区帮助开展灾后防疫工作。我和我院皮肤科纪明开主治医师、急诊科吴巧艺主治医师和郑继文护士、ICU沈丽颖于6月29日晨出发,奔赴灾情严重的泰宁。
  洪水过后的泰宁,经解放军和当地群众数日的艰苦工作,大部分主要道路已经清理完成,但沉积的淤泥、水毁的建筑仍随处可见。随着降水的停止、气温的升高,灾后的防疫成为最为迫切的任务。我们都是临床医务人员,对灾后防疫并不熟悉。接到任务后,我检索了有关灾后防疫的相关文献、参考08年汶川地震期间网友翻译的WHO防灾手册并核对原文,整理了一些灾后防疫的基本知识。
  二、灾后疫病风险的影响因素
  国际大规模救灾的经验表明,如果灾区原先并非传染病疫区,遇难者遗体以及动物尸体并不会引起大规模传染病流行。实际上,自然灾害后如果没有出现大面积建筑毁坏或其他原因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时,很少会引起灾情的爆发。但是当临时迁移人群的基本生存补给(如清洁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足够的临时居住场所和基本医疗服务)不足时,传染性疾病就可能在人群中流行。
  评估灾后疫病发生的风险,要了解当地常见的地方病和流行病、受灾人群的生活状况(包括人口数量、规模、居住地点和聚居密度)、基本营养状况和疫苗接种率、洁净水的补给和卫生保健设备是否足够,以及医疗保健管理水平。
  三、水灾后常见疾病
  饮用水源污染后可能爆发腹泻类疾病。1998年华东洪水重灾区江西九江的研究资料表明,与水灾前10年发病率的平均水平比较,当年发病率上升最明显的传染病是霍乱(增加70%)。2004年孟加拉国洪水后出现超过17000个腹泻病例,检出病菌包括霍乱弧菌(小川血清和稻叶血清型)和产毒大肠杆菌。在印度尼西亚,1990年代的一个大规模研究证实洪水与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腹泻流行有关。
  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缺乏安全水源和卫生设施可引起流行。2004年印度尼西来海啸后就曾发生甲型和戊型肝炎爆发。甲肝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常见,很多人在儿时都曾感染而产生免疫力,因此灾后甲肝流行很少见。事实上,江西九江在98年水灾后肝炎的发病率比前10年平均数还低26%。但在有戊肝的地区,则可能会随暴雨和洪水而爆发戊肝。尽管戊肝的病程比较温和,但孕妇患病后有高达25%的死亡率。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可通过动物传染或因直接接触受污染的水而得病。鼠类的尿液含大量钩体,皮肤和粘膜与受污染的水、潮湿或受污染的土壤及蔬果接触均可能受感染。钩体病是98年九江水灾后发病率上升居第2位的传染病(较前10年平均水平增加60%)。2001年中国台湾的Nali台风、2000年印度孟买的洪水后都伴有钩体病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