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亭院区 > 大众版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心”语缤纷  让生命更美丽——记发展中的附一微创心脏外科
发布时间:2012-04-02 12:00    文章来源:    转载来源:    供稿部门:   作者:系统    摄影:
分享到:
“心”语缤纷  让生命更美丽——记发展中的附一微创心脏外科

  “阶梯式选择,一站式治疗”理念

  近日,我院心脏外科连续完成3例房缺介入封堵手术,并获得圆满成功,平均手术耗时不到1小时,患者术后效果良好。此类房缺介入封堵手术,系在胸壁开约2-3公分小口,经肋骨间隙进入胸腔,遂在右心房壁上做荷包缝线,导入封堵器的输送鞘,在食道超声引导下释放封堵器。手中创伤小,类似于安放胸腔闭式引流管,无需撑开肋骨,且在超声引导下即可对封堵后的效果做出评价和判断,若发现效果不佳,可及时做出调整;即便对封堵效果不满意,也可考虑由原切口中转开胸壁,经腔镜下或小切口行体外循环下房缺修补手术,实现一站式治疗的目标,节省治疗费用,保证病人安全,同时最大程度达到微创的治疗效果。
  目前我院心脏外科对此类先心病人已经形成了相对规范的治疗模式---“阶梯式选择,一站式治疗”。对符合封堵条件的病例,首选介入封堵;对于不适合封堵的,选择腔镜下房缺修复或小切口下房缺修复。而对术前不好确定的病例,可在手术室麻醉状态下由食道超声做最后判断和筛选,若出现封堵失败,也可立即中转开胸,完成常规手术。这种治疗模式符合目前国际上的“一站式治疗”的先进理念。

  “腔镜下的心脏手术”

  近年来,我院心脏外科相继完成一批腔镜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包括腔镜下的房缺修补术、腔镜下的动脉导管钳夹术。
  动脉导管是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一根管道,为胎儿循环的重要通路。小儿出生后,动脉导管即在功能上关闭,绝大多数婴儿生后3个月左右在解剖上逐渐闭合成为动脉韧带,若不闭合即称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会影响到患儿的心肺功能,需早期手术治疗。目前我院心脏外科采用腔镜下的动脉导管钳闭术,在确保手术效果情况下,最大限度减轻手术对患儿的创伤,同时不增加患儿的治疗费用。此类手术系在患儿腋下做2-3公分切口,在胸腔镜的辅助下,对动脉导管进行游离和钳夹。术中,在腔镜的帮助下,手术视野得到最大化的优化和放大,手术医生可以多角度、近距离的观察胸腔深部的组织情况,好比将医生的眼睛放入胸腔中自由观察一样,因此,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证。同内科的导管封堵相比,由于无需使用封堵器,因此治疗费用仅为其三分之一到一半(治疗费用约一万左右),且对内科导管无法封堵(3岁以下患儿血管小,无法导入导管)的病例,腔镜下的动脉导管钳闭也是适合的,其在避免放射线带来的潜在损伤和导管可能对血管造成损伤的同时,由于伤口小、隐蔽,对组织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次日即可正常饮食活动,术后三天即可出院。

  “展望未来”

  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和成熟,目前常见心脏疾病的外科手术已经达到相当安全的水平,未来心脏外科的发展在注重确保手术效果的同时,减轻病人的创伤、加快恢复的过程正成为这一专科从业人员的努力方向。微创心脏外科正以多途径、多渠道的方式渗透到日常的诊疗工作中。手术器械和产品的改良,使得腔镜下的房颤消融和瓣膜成形或者置换手术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主流手术的一部分;腔镜下的血管游离技术在冠脉搭桥中已经开始成规模应用,不停跳搭桥随着医生技术的成熟,其远期的血管通畅率已接近体外循环下的搭桥手术;大血管介入的开展,相当部分的血管瘤病人避免了开胸或者开腹。或许我们可以大胆想象,未来的心脏外科医生,将不再穿着手术衣,带着口罩帽子,而是西装革履的坐在操作中心的操控台上,借助于各种三维的影像和远程操控技术,类似于在打电子游戏中完成了一台常规的心脏手术,也许这就是下一世纪外科医生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