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亭院区 > 大众版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医术诚可贵  医德价更高——记福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耳科专家张榕教授
发布时间:2012-12-12 12:00    文章来源:    转载来源:    供稿部门:   作者:系统    摄影:
分享到:
医术诚可贵  医德价更高——记福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耳科专家张榕教授

  医术诚可贵  医德价更高——记福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耳科专家张榕教授提起张榕教授,大家并不陌生,他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耳科专家。张教授从医30多年来,处处为病人着想,不断攻克技术难关。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给患者带来健康,赢得人们的赞誉。

妙手治眩晕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在福医大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诊室,一位六十来岁的农民,突然扑通一声,当众跪在张榕教授面前深情地说:“您不到20分钟,就解除了我20多年的痛苦,真不知道要怎样感谢您才好!”张教授急忙伸手将患者扶了起来,嘱咐他注意饮食起居,避免过度劳作,预防复发。
  这位老农来自福建宁德山村,过去抬头低头,或弯腰蹲下,常出现眩晕,四处求医无果,已经20多年无法劳作。后经老乡介绍,慕名到福州向张榕教授求医。行前,这位老农顾虑重重:“大专家会不会亲自为外地农民看病?”没想到,张教授非常耐心地听他诉说20多年来的疾苦,在详细地询问并做了相关的检查后安慰他:“别紧张,你患的是耳石症,目前你这症状,不用吃药,不用打针,不用手术,不用住院,可以治好的。”随后,张教授就该病的发生给老农做了仔细的解释并让他在床上按指令做几种动作,不到半个小时奇迹般地治愈了这位老农的眩晕。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面对耳石症发病率为眩晕病因第一位、患者已占到日常门诊眩晕病人的30%-50%的严峻态势,张教授深感自己责任重大,积极寻求国外医疗前沿先进技术。他从外文杂志刊登的1993年美国Epley医生提出复位手法治疗耳石症等资料中得到启发,他认为采用此项技术虽然医生风险大,但能减轻患者的负担,造福民众,于是他选择把麻烦与风险留给自己,毅然引进了这项手法复位术,并举一反三,因人施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2005年引进这项技术迄今,已成功治愈此类患者1000多例。
  张教授不仅医术很高,而且对病人态度温和,即使过了下班时间,他也坚持把所有前来求医的患者诊治好。一位来自江苏的患者看病后,在好大夫网上留言:“张主任态度很好,对每个病人都耐心回答,一上午30多位病人,他一直看到12点49分,还没有去吃午饭……大家都喜欢亲切地叫他张院长,此人医术、医德实在没得说了,人非常好!”还有一位肺癌患者经人指点来到附一医院,正要下班的张教授,问清来由,二话没说,立即给予诊治,消除了病人的眩晕。为了当面再向张教授表示感谢,这位患者在福州多住了3天等候张教授出差归来。

无私传帮带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张教授认为:引进复位手法治疗耳石症技术,不仅自己要开展,还要在广大医务工作者中普及推广,为此,他不辞劳苦,分别于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举办3期全省“眩晕进展”学习班,对200多名来自各地大中医院和基层卫生院的医生,毫不保留地进行传帮带。张教授在传授徒手复位技术的同时,还注意推广新理念,让医学界尤其是神经内科医生加深对眩晕包括耳石症的认识,避免误诊。
  作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学教研组和兼任福建医科大学联合教研室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张教授因人施教,已培养出20名研究生。他参与了教育部医学教育8年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在SC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在国内核心期刊(CSCD收录)发表论文6篇。作为第一作者承担省级科研项目5项。他对梅尼埃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2000年福建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科研成果获福建省或省医药卫生进步奖。

率先开展耳蜗植入

  2001年,张教授在省内首次引进当代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并成立人工耳蜗植入中心,使此高、精、尖手术在附一医院成为常规手术。截至目前,他已成功植入500余例,是海峡两岸同类手术做最多的医师。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三大人工耳蜗品牌,他都能得心应手地开展植入手术,使附一医院耳科技术水平进入全国的先进行列,被评定为卫生部首批20家定点医院之一。他也被选入国家卫生部的专家组、世界卫生组织防聋专家组、国际耳内科协会中国分会高级指导专家,并作为专家组长指导福建省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中心的工作,是聋儿康复首席专家。2012年,张榕教授担任泉州市首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专家,并亲自操作示范。先天致聋的罗源陈某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也是张榕教授主刀,康复后患者耳朵背后的伤口几乎看不见,手术得到美国纽约耳科专家的称赞。
  张教授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手术后的患者,一位患者家长在微博上写道:“我女儿2周半做的人工耳蜗手术,张主任对小孩子很有耐心,要出院的前天晚上10点钟左右,张主任刚从北京出差回来,就到病房询问,真的很感动人……”

广泛交流  不断攀登

  作为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的张教授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同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北京、上海、湖北、湖南等地的著名院校保持较密切的联系,他已掌握开展细胞培养、免疫组化、免疫电镜、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实验技术。1994年,他在日本研修期间,首次发现内淋巴囊和肾脏的肾曲小管独具有类似的蛋白质成分,而在身体的其他器官未检测出。他敢为天下先,提出了内淋巴囊和肾脏具有相似的功能。他的论文《识别内淋巴囊上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与特性》,参加日本第四届耳科学全国大会宣读论文,填补了当时合成针对内淋巴囊上皮的单克隆抗体的空白。他紧跟当代的学术进展,在省内推动听神经病、自身免疫性耳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上半规管裂综合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的新疗法、梅尼埃病发病机理探讨、人工耳蜗植入,以及多个耳科新疾病的确诊,起到示范作用,卓有成效地推动专科的发展。《上鼓室前骨板的解剖和临床意义研究》的论文,在国内率先提出该骨板在上鼓室胆脂瘤发病中的作用,探讨了前鼓室切除术的作用。《晚期喉咽癌手术胸大肌皮瓣一期整复》、《ERA对后颅窝病变及纯音听力正常的听神经瘤的诊断和研究》等中英文多篇第一作者论文代表作,具有较高的学术和临床应用的价值。目前,张教授正在进一步开展听觉神经和平衡感觉(耳神经科学范畴)的基础研究,不断探索耳石症等耳科疾病的防治新路子。
  张榕教授除了擅长耳聋与眩晕、鼻变态反应及人工耳蜗植入的诊治,还能开展其他技术难度较大的复杂手术,如颞骨次全切除术、岩尖切除术、乳突根治同时行鼓室成形术,面神经手术,喉与喉咽手术,包括胸大肌皮瓣修复颈段食道、喉癌切除及发音重建,上颌骨切除手术、鼻窦内窥镜手术等。他还触类旁通,学习人文科学,行为科学和心理学,并运用到临床和医学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