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亭院区 > 大众版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康复科成功开展吞咽造影录像检查与评估相关技术
发布时间:2015-10-15 12:00    文章来源:    转载来源:    供稿部门:   作者:系统    摄影:
分享到:
康复科成功开展吞咽造影录像检查与评估相关技术

  近日,我院康复医学科在科主任倪国新教授的带领下与影像科合作,成功对十余例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了“吞咽造影录像检查与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为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吞咽造影录像检查与评估是一项新的技术,由我院在省内率先开展,该技术摆脱了以往简单、模糊的评估方法,通过与影像科的配合,成功做到了准确、精细的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情况,为患者今后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更多更精确的参考依据。这不仅是我院康复医疗水平不断进步的标志,也为广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带来福音。据倪国新教授介绍,除正常退化外,吞咽功能障碍在多数疾病的进展过程中都可能出现。如痴呆患者93%存在吞咽障碍;头颈部肿瘤手术或放疗后同样存在较高的吞咽障碍发生几率;住院期间因鼻胃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而造成吞咽障碍的患者也在逐渐增加。倪教授说,使用传统的饮水试验、反复吞唾液试验、染料测试等方法,虽可初步判断患者存在吞咽障碍,但无法明确患者吞咽障碍的原因与机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更为棘手的是临床医生无法通过传统的评定方法对患者后续的针对性治疗提供指导。此次康复医学科开展的“吞咽造影录像检查”被康复医疗界认为是诊断吞咽障碍的首选和最理想方法,也是评价吞咽障碍的“金标准”。其不仅可以发现吞咽障碍的结构性或功能性异常的病因及其部位、程度和代偿情况,而且是选择有效治疗措施和观察治疗效果的依据。
  病例:患者,男性,48岁,以“突发右侧肢体无力1月余”为主诉入院。结合影像学表现,诊断为:脑干出血恢复期。患者临床表现为右侧肢体瘫痪伴面瘫。患者在食用稀流质时,常出现呛咳、偶有误吸,曾多次导致肺部感染。经过康复科初期吞咽治疗后,患者呛咳症状较前稍好转。为求进一步精准治疗,康复科专家决定对患者行“吞咽造影录像检查与评估”。在造影下可见:患者在食用对比剂后,单次吞咽,部分食物残留在口腔、会厌谷及梨状窝内(图a、b),经过反复吞咽后可把全部食物送入食管,未见明显呛咳。经过评估,患者的呛咳主要是由于面肌的瘫痪,食物无法有序、可控的输送至咽部所致,经过加强患者面肌收缩动作的训练以及指导患者在进食时进行点头吞咽、交互吞咽,现患者已能够正常进食,无呛咳及误吸的情况发生。
  倪国新教授介绍,在进行造影检查前先需要调配三种不同粘稠度的食物与泛影葡胺混合,制成食用性的对比剂。为了保证患者能够顺利食用对比剂,吞咽造影项目组进行了多次味道、色泽、粘稠度的改进,设计出了符合吞咽评估要求且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对比剂配方。患者进行吞咽造影录像检查时,在数字胃肠机的透视下,取正位及侧位,分次喂食调配好的对比剂。喂食后嘱患者吞咽,医生于造影下观察患者吞咽情况,判断是否出现口腔中对比剂残留、误吸、食物反流等吞咽障碍情况,同时对患者的吞咽进行指导。

康复科成功开展吞咽造影录像检查与评估相关技术

  

康复科成功开展吞咽造影录像检查与评估相关技术


图a                          图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