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我院应急医疗队挺进闽清救援的第三天,烈日高温,水电供应暂未得到恢复,灾区群众及救援人员中暑者时有发生,因救灾受伤的人员也不在少数,救灾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救援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我院医疗队队员仍旧坚守岗位,顶着酷暑,克服种种困难为患者进行救治。仅14日一天,即救治患者157人,其中普通患者46人,急诊患者60人,外科清创25人,外科手术25人,危重患者1人。据不完全统计,救援三天以来,我院医疗队累计救治患者300多人次。
救援前线的困难情况也时刻牵动着全体附一人的心。医院领导班子除了关注医疗队的救援情况外,还时时关心着队员们的生活保障情况。院党委书记、院长杨立勇教授多次对医院后勤部门做出指示:“救援工作是一场持久战,考验的不仅是救护队员的应急救治能力,更考验医院的后勤保障能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是前线救援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强心剂、定心丸,大家在保障医疗队的救援物资供应外,队员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也要跟上,尽量不给当地政府增添负担。”
院领导的指示得到了全院各部门的积极贯彻。当收到省卫计委根据灾情需要做出的最新部署——各医疗队原地驻扎支援灾区后,我院迅速行动起来,在医务部的统一协调下,各行政后勤保障部门密切配合,合理调整工作方案,高效落实,为前线救援工作保驾护航。秉承着“保障队员安全生活第一位,救灾不给当地人民添加负担”的原则,当天晚餐及第二天的伙食都由医院食堂供应,医院还为每位队员配备了“应急救援个人携行装备”,保障队员们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在救援物资方面,行政后勤工作人员根据前一天的救援情况总结,补充了大量治疗中暑的口服补液盐和预防中暑、感冒的藿香正气水、39感冒灵等药品。为保证无菌的医疗操作规范,医院还配备了大量的口罩、手套、手消液以及用于伤口清创的换药包、切开包等治疗必需品。针对灾区急缺的“破伤风针”,我院也给予了大量的支援。完备的应急队伍后勤装备得益于我院参与组建的“福建省省级紧急医学救援队”,根据省级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安排,我院于去年重点配备了保障队员生活安全和野外作业的装备,此次救灾行动亦是对我院应急救援队伍的一次检验。
因受灾地区通讯受阻,以下“救灾手记”为医疗队庄则豪队长在手机信号薄弱的情况下,经过多番尝试才成功向我们发来的救援前线最新资讯,实属不易。



三溪救灾手记
庄则豪
7月14日,晴。午间气温36℃。
断电、断水、断网。
电话还能接通,但是信号时断时续。闽清的救灾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尽管当地的条件极为困难,但是背靠附一医院的救援队仍能得到基本的工作和生活保障。出发时,队员们全部配备了为野外生存设计的“个人携行装备”,从应急照明到洗漱工具一应俱全,即使完全没有外援也可以坚持一小段时间。而司机朱发好、范良斌师傅更是不遗余力地为全队做好后勤工作,不但往返运送医疗物资、争取紧俏的矿泉水,还想方设法寻找没有“过水”的餐馆,为队员们提供难得的热饭热汤,甚至还奇迹般地买到了清凉的大西瓜。
在后方,医务部的同事们也时刻关注着救援前线的情况。尽管打一个电话可能会掉线两三次,与前方的联系仍然艰难地保持着。各种药品、卫生材料和其他应急物资源源不断地及时补充,保证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前线、后方的通力协作下,卫生救援工作继续有序开展。

救护队员林忠厚(左)、高少勇(右)正在救治点忙着为前来就诊的灾区群众问诊、看病

为百岁老人换药

队员围坐吃方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