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亭院区 > 大众版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林晓:关于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问题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17-05-08 12:00    文章来源:    转载来源:    供稿部门:   作者:系统    摄影:
分享到: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林晓:关于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问题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头孢类抗菌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纠纷时有发生。纠纷的焦点在于:使用头孢类抗菌药到底应不应该做皮试?有的医院做,有的医院不做;同一医 院有的科室做,有的科室不做;有的是所有头孢都做,有的是某些头孢做;有的选一种头孢菌素皮试液做,有的是头孢类抗菌药物的原液做等等,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公认的答案, 诸如皮试液最合适的浓度?皮试液如何保存和保存多久?患者再次用药,间隔多久需重新皮试?我们普遍担心头孢类药物与青霉素同属β-内酰胺结构药物,可引起交叉过敏反应。 事实上,头孢药物所含β-内酰胺环并非过敏反应的标志性结构。青霉素的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区域涉及到整个母核;母核的稳定性差,容易发生重排、分解和聚合反应,使过敏反 应复杂化、严重化。头孢菌素的抗原决定簇主要和侧链结构有关,其母核较稳定,不容易形成致敏的聚合性杂质成分,所以对青霉素过敏,对头孢类不一定过敏。又因侧链的不同 ,各种头孢菌素类药物之间也并非完全会交叉过敏。
  中国药典委员会主编的《临床用药须知》和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联合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指导原则》两个重要文件中,明确规定使用青霉素类药物之前要进行皮试,过敏者禁用;而并无头孢类药物进行皮试的规定,并同时指出:对青霉素过敏病人应根据病情权衡利 弊使用头孢类药物。青霉素过敏患者原则上仍然可以使用头孢类药物,对此时所用头孢也无皮试的要求。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头孢皮试可准确预测是否发生过敏反应,不少皮试 阴性的情况仍然发生致死性过敏反应,而假阳性的情况又限制了患者的合理抗菌药物选择。因此建议:
  1.对于一般非过敏体质、无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 物无须做皮肤过敏试验。
  2.青霉素钠、半合成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注射前必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有明确青霉素过敏史者禁用,也不 宜进行皮试。如果仅仅是既往青霉素皮试阳性并无青霉素应用过敏史患者,可以在应用青霉素制剂前重新皮试,并密切观察。对于已知对青霉素皮试呈阳性反应者,如因治疗需要 确实必须改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者,则事先进行头孢菌素皮肤过敏试验。
  3.青霉素过敏者应用头孢菌素时发生过敏反应者约为5%~7%。因此,对青霉素过敏患者应用头孢 菌素时需谨慎,应根据患者情况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应用,其中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类药物。
  4.若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药品说明书注意 事项中有“用药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为宜”的要求时(如头孢替安、头孢美唑、头孢噻肟等),临床应用前需要进行头孢菌素的皮试。
  5.头孢菌素在临床上做皮肤过敏试 验,以预测其过敏的价值,尚未被国内外学术界确认,而头孢类药物一直被公认是安全的药物。
  6.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液的配制:不论以何种头孢类药物配制皮试液,其 皮试方法、皮试结果的判断都采用了青霉素的皮试方法。现用头孢类皮试液浓度是500μg/ml。具体皮试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要求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注射液前用该药稀释液作皮试 ,认为这样最保险;另一种是统一采用头孢唑啉钠配制皮试液,主要是为了减轻做皮试的工作量和降低做皮试成本。
  7.皮试对象:确系过敏体质(包括有药物过敏史、食 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荨麻疹)史)的患者,在接受头孢菌素注射剂治疗前,均应做皮试。曾发生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急性肺水肿、剥 脱性皮炎的患者,禁作头孢菌素皮试。
  8.确实具有对某种头孢菌素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原则上不再使用头孢菌素,如因病情需要必须使用(无其他药物可以替代),则尽 量选用侧链化学结构差异大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前应知情告知,皮试阴性者在应用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给药途径以静脉慢滴为好,禁止静推。注射完毕 应留观30分钟,询问患者有无胸闷、瘙痒、面部发麻、发热等,并监测血压、呼吸和脉搏等,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就地抢救。
  9.患有广泛皮疹疾病的患者,因可混淆皮 试结果,建议避免使用必须做皮试的药物。
  10.关于皮试的安全性:大多数皮试是安全的,但也有极少数高敏患者在皮试时即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需要及时发现并积极抢 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