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的市尘渐已归于平寂,整座门诊大楼静静地矗立在浓重的夜色之中,唯有神经内科的诊室依然灯火通明,慕容慎行教授看了一下表,已是午夜11点多了,疲劳饥饿和困倦一起向他袭来,但他能忍心离去么?望着那一张张远道而来的就诊者焦虑的面孔,他振作起精神,又在诊桌前坐下来…
这种状况对慕容慎行教授来说实在太平常了。每次的专家门诊,哪次不是拖到午夜11-12点才回家?作为我省最负盛名的神经内科专家之一,他的名气太大了,以致于求诊于他的患者长年累月踏破门槛。但他毕竟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了,且身患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医院为了保护他的身体,对其专家门诊限量挂号,于是每天傍晚便有病家前来整夜排队挂号(现已改成电话预约挂号)。碰上求医心切又挂不上号的患者,他经不起病家的恳求,便加号。于是限量挂号形同虚设。每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时,夫人心疼地埋怨,他总是一笑置之。夫人也是位医务人员,相濡以沫几十年,懂得老伴的脾气,知道是劝不转他,便给他送饭,谁知他填饱肚子,一发而不可收,便一直看下去,有时干脆看到次日凌晨1-2点才回家。
慕容慎行教授的病人为何那么多,这和他那精湛的医术是分不开的。他接诊的病人多是慕名而来且在当地医院诊断不明久治无效的疑难病症患者。他从医50年来,在神经内科学这块神奇的领域里辛勤耕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断准确率相当之高。许多疑难病症经他诊断后均能准确地找到病因,指出治疗方向,对症下药,疗效显著。即使是一些须经外科手术及大型仪器检查最后确诊的结果均和他的初诊不谋而合,佷少出现偏差,甚至连一些仪器都没有发现的病变也被他诊断出来。
泉州一位12岁的患孩,平素健康活泼,突感四肢无力,渐而步履蹒跚,进食吞咽困难,在当地医院CT扫描显示:脑干部位稍微肿胀,治疗三个月,病情不见好转反逐渐加剧。经人介绍,慕名找到慕容慎行教授,在为其作全面细致的检查后,教授发现患者有颅神经受损及小脑病变的诸多体征,丰富的临床经验使他敏感地意识患者有脑干肿瘤的可能。虽然CT检查没有发现,但他知道CT对脑干部位的病变并不敏感。为了进一步证实,建议病家立即作磁共振检查。结果出来后,病家目瞪口呆,竟和慕容慎行教授的诊断分毫不差!幸喜肿瘤尚小,为及时治疗赢得宝贵时间,病家对慕容慎行教授神奇的诊疗水平赞叹不已,逢人便说碰上神医,救了孩子一命。福州某大学一位教师的侄女经常癫痫发作,在老家长期作原发性癫痫治疗而不见效。那位教师久闻慕容大名,特地回家把侄女带到福州请他诊治,教授详细询问了既往病史,了解病发时的情况,经全面检查发现患者有神经定位体征,颅内压增高,且神情呆滞,肌腱反射试验一边反应强,一边反应弱。结合病情体征周密分析后,慕容教授断言患者所患并非原发性癫痫,而是颅内某病灶压迫神经引发的继发性癫痫,建议立即作CT检查,结果为:脑颞叶肿瘤。经外科手术摘除后,患者症状全消,完全恢复健康。福州空军医院收治一位年轻患者,病发时头痛欲裂,苦不堪言。医院请慕容主任前去会诊,慕容慎行教授检查后认为,患者一侧外展神经麻痹,应考虑是肿瘤压迫所致,从患者表露的多种体征分析,患鼻咽癌的可能性大,且剧烈头痛也是鼻咽癌的典型症状。建议立即从患者鼻咽部取出组织活检。病理检验证实为早期癌肿。医院对症施治,采用钴60射线作深部照射,将肿瘤扼杀于初生阶段,消除了致命的隐患,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神奇的医术使慕容教授名声大振,各地前来求诊的患者与日俱增。他的精湛医术,不仅使病人赞叹,也为同行所倚重和钦佩,全省各地医院碰上一些疑难病症难以明确诊断,都想方设法来请他前去会诊,有些病人甚至指名要他看过才能放心治疗。笔者曾请教慕容教授诊断准确率为何会那么高,他想了想,谦虚地说:我只不过比别人认真罢了。他说: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厚的理论修养,是一名医生必备的素质,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细致的医疗作风更为重要。神经类疾病发病机理复杂,病情千变万化,且多疑难病症,有些病似是而非,很难诊断。若盲目投药,不但不能见效,还会贻误病情,痛失治疗良机,给患者带来极大危害,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是万万马虎不得的。所以,他面对每位患者,都以极大的耐心,认真询问,细致检查,了解既往病史,家族遗传状况,从问诊检查中去发现患者的多种体征,尤其要善于从一般的情况中去发现特殊的东西。他打了个比方,医生看病犹如法官审案,法官要根据指纹,现场痕迹及人证物证来定案判决的,而医生则是通过了解病史,体检,根据患者多种体征,经严密分析后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两者共同之处在于:都得认真细致,含糊不得。因为如果法官审错案,医生诊断失误,给当事人造成的危害和痛苦是不言而喻的。换名话说,医生和法官,手上掌握的都是人命,而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人的生命更为宝贵的呢?一席话听得我豁然开朗,亦使我对先生的道德人品肃然起敬。记得有次笔者随他一起赴莆田义诊,求诊者把他的诊桌围得水泄不通,他则依然一丝不苟地为每位就诊者作例行检查,望触叩听,还不厌其烦地做好每位患者的病程记录,一副“任凭市尘喧嚣,我自悠然处之”的样子。当时我有点不解,义诊还那么认真干嘛?殊不知严谨负责乃慕容教授长期形成的医风,亦是他成名的关键所在呀!
慕容慎行教授还认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严谨的工作态度,还应善于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方法应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神经科病人普遍存在着焦虑情绪。有的病人生怕自己得的是“很难治的病”,是癌症,是脑瘤。慕容教授则通过仔细地问诊,体格检查和各种仪器检查提供的数据来否定病人不必要的疑虑,做出正确的肯定的诊断,以解除患者的思想包袱。一位有十几年间歇性头痛的女患者慕名前来求诊,断定自己得的是脑瘤。她说:“我的一位邻居就是头痛后得脑瘤死去的。”教授为她作了仔细检查后,归纳出其症状有四个特点,一是头痛已十几年了,如果是脑瘤早已发作。二是间歇性头痛,而脑瘤是持续性头痛,性质不一样。三是月经期发病,四是服去痛片有明显效果。这些都符合“血管性头痛”的特点。经解释后,她的思想顾虑解除了。最后慕容教授对症下药,应用价廉且疗效较好的苯噻啶治疗,只花了十几元钱,就把困扰患者多年的病痛解决了。
慕容慎行教授不仅是位出色的临床医生,同时也是位硕果累累的科研工作者。他现任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主任委员、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全国神经肌肉疾病小组成员、华东六省市神经病学协作组成员、多家医学刊物的编委、常委编委,多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著136篇,译文48篇,取得科技成果奖25项,其中尤以肌肉疾病及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慕容教授从1985年开始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进行研究,该病系原发于肌肉组织的遗传性变性疾病,其特点是女性为基因携带者,男性发病,患者在3-4岁出现肌无力症状,10岁步行困难,15岁后卧床不起,一般在25岁前死亡,基本上为不治之症。慕容教授则以极大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冲击这一医学禁区,并已取得可喜的进展。十几年来,他从临床、电生理、生化、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等方面对该病进行研究,首先解决了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问题,把研究成果运用于临床,进行优生优育指导和遗传咨询以控制本病的发生,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在进行该病发病机理的研究中,已为建立肌膜缺陷致病学说提供许多新的证据,并采用膜隐定剂对该病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为这一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该成果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进行上述研究的同时,他还开展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轻则偏瘫卧床,重则危及生命,患者自身痛苦不说,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慕容教授多年来努力探索其发病机理,为预防和治疗该病闯出一条新路,其中包括脑血管流行病学检查、脑血管病高凝状态的研究。并和神经外科合作开展“脑搭桥术”、“尿激酶血肿内注入和引流术”等脑血管病新疗法。其中“动脉硬化性脑栓塞的高凝状态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
即将告辞,笔者在慕容慎行教授的研究所里,无意间发现橱柜上堆放着一摞锦旗和牌匾。研究生小徐告诉我,这都是病人送的。有着50年党龄的慕容教授,自从医以来,信守职业道德和做人的准则,是决不容许自己圣洁的白衣沾上铜臭的锈斑的。在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许多病人为了答谢救命之恩,给他送钱送物,他总是严辞谢绝,决不收受分毫,病家便转而送匾和锦旗。即便如此,他也认为是极大的浪费,若事先得知,坚决劝阻。碰上一些已定做好送来的,他便随手一卷往橱柜上一搁,从不张挂,其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由此可见一斑。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展开了几面锦旗,见上面写的无外乎是“华佗再世,扁鹊重生,妙手回春,药到病除”等一类的溢美之辞。我想,无论是怎样的溢美之辞。我想,无论是怎样的溢美之辞,他都受之无愧。然而,他那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洁身自好的道德准则,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淡泊人生的价值观念,又岂是任何的溢美之辞所能涵盖,所能表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慕容慎行教授虽已年届古稀,但他丝毫没有老之将至的感觉,依然雄心勃勃,精力充沛,他每天生活有序,惜时如金,目前还指导三名研究生,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研基金和本省资助的课题项目研究。这意味着他的追求和事业尚未有穷期,我们期待着他在研究领域里又有新的突破,期待着他继续用智慧点燃人类的生命之光。 我院开展“医保接待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