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亭院区 > 大众版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第11届武夷高血压高峰论坛”在福州召开
发布时间:2020-12-11 10:52    文章来源:《中华高血压杂志》编辑部     转载来源:    供稿部门:   作者:张刘锋    摄影:
分享到:
“第11届武夷高血压高峰论坛”在福州召开

11月27至29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福建医科大学联合主办,《中华高血压杂志》编辑部承办的“第11届武夷高血压高峰论坛”在福州召开。

本次会议采用线上形式,7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血压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通过视频“共聚一堂”,就高血压基础和临床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分享。我院副院长、《中华高血压杂志》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谢良地教授致开幕辞,福建医科大学林旭副校长致欢迎辞。我院吴可贵教授、苏津自教授现场出席开幕式。

“第11届武夷高血压高峰论坛”在福州召开

本次论坛共设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研究进展、指南与实践、靶器官保护、高血压大时代、基础与转化医学及管理、青年、护理论坛等分会场,来自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数十位专家教授结合国内外高血压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团队研究成果,进行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胡大一教授(具体职务)在题为《健康中国,我们在行动》的开场发言中指出,高血压是实施心脑血管病防治行动的重要抓手,提升高血压控制率是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做好高血压防控,需要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大科普力度。

谢良地教授指出,健康教育是提高高血压三率(是什么,列出来)的基础。李玉明教授指出,要“赋能社区,提升基层高血压防治能力”。曾春雨教授也指出,通过“互联网+”和“达标驿站”项目,采用“远程指导+专家下基层”相结合的方式,是解决高血压防控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途径。

“第11届武夷高血压高峰论坛”在福州召开

赵连友教授回顾了我国高血压防治70年的光辉历程,孙英贤教授介绍了2020年高血压防治和管理方面的新进展,陈鲁原教授和孙宁玲教授分别从运动和膳食盐摄入等方面进行了报告,王增武教授解读了《基层心血管病综合风险管理实践指南》,冯颖青教授报告了高血压患者的血脂管理策略。

在治疗方面,王继光教授回顾了利钠肽系统与高血压的关系,同时报告了新的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在临床的应用;林金秀教授介绍了目前降压治疗的新靶点,指出“目前新的降压药物尚无突破,早期、优化、简化、强化仍是目前降压治疗的主旋律”;蒋雄京教授报告了去肾神经治疗高血压的挑战与探索;郭艺芳教授、张新军教授、孙刚教授和林海龙教授都关注到了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问题;郭子宏教授报告了高肾素型高血压的诊疗措施;蔡军教授就单基因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精彩的报告。

在诊断方面,苏海教授报告了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医院外血压差异,李燕教授报告了中心动脉血压在临床上的应用。

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继发性高血压被发现。会议期间,王浩教授、李南方教授还分别从指南及临床病例角度对继发性高血压进行了报告,杨天伦教授报告了对新的继发性高血压的思考,余静教授报告了避孕药相关高血压的管理。

在靶器官损害方面,商黔惠教授报告了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指标与肾脏损害的关系,吴寿岭教授关注了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关系,洪华山教授和陶军教授分别对肠道菌群引起的血管衰老和线粒体功能与血管保护进行了报告。

在相关疾病方面,韩清华教授报告了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管理,万建新教授和朱鹏立教授都关注了高血压与肾脏疾病的关系,杨立勇教授报告了代谢异常与心肾综合征,鲁楠教授报告了主动脉夹层的预后因素,柴大军教授报告了2020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诊疗的新观点,阮琴韵教授报告了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进展。

本次会议青年论坛还开设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肾上腺静脉采血(AVS)专题,邀请到相关领领域的15位青年学者,就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疗及AVS放入操作要点及临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基础和转化医学论坛上,胡清华、张浩、陈丰原、陈厚早、邓朝胜和钟久昌等多位教授对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外科治疗、RNA编辑及能量限制与线粒体稳态调节、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及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等相关专题进行了精彩的报告。

闭幕式上,吴可贵副主编还宣布了“《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2020年度优秀论文”的一、二、三等奖名单。

“武夷高血压高峰论坛”已举行了11届,会议内容、形式不断更新,本次会议首次创新会议形式,以网络形式全程在线举办,会议内容全面涵盖高血压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学术内容。本次学术论坛的举行,不仅促进了相关专业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更提供了开拓视野、了解学术前沿知识的平台,为提高我国高血压领域的整体诊疗水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华高血压杂志》编辑部 张刘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