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大医故事汇”之③】他以亲情入药,药效直抵人心
【“大医故事汇”之③】他以亲情入药,药效直抵人心
来源:新华网 记者:肖和勇 蒋巧玲
在慕容慎行的书桌上,放着一摞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病人的信息:某某患者、几时就诊、病情如何、家属电话……没有人知道,他是从何年何月开始做这件事。他去世之后,家人在他的书房里找到好几个大袋子,里头装着几千张纸片,记录的都是这样的信息。
慕容慎行的儿子慕容文回忆说,父亲每天晚上回到家后,不管多晚,都要先给三五个患者打回访电话,询问病情、叮嘱用药,做完诊疗指导才能安心吃饭。
这样的习惯,慕容慎行坚持了几十年,家人早就习以为常。“他的心里装的都是病人,即使人在家里,想的也是怎么给人看病。”慕容慎行的夫人林惠贞说。
待患者特别亲,这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林毅眼中的恩师慕容慎行,“他常常跟我们说,素昧平生的病人把命交给了你,没有比这更重的嘱托了。医生手上掌握的都是人的生命,而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人的生命更为宝贵的呢?”
抱着这样的信念,慕容慎行用一颗滚烫的医者仁心、用一甲子的身体力行,回应了患者对生命的嘱托。他常对学生们说,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首先是关爱。他说了一辈子,也做了一辈子。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朱纪婷记得,查房的时候,慕容慎行会主动和病人说上几句蹩脚热乎的笑话、腔调不准的方言,拉近和病人的距离。查针刺痛觉时,他常常拿着针头往自己手臂上先用力扎几下,示范给患者看,让病患放下“包袱”。
慕容慎行去世之后,数十万人在网络空间留言悼念。一名患者说,许多年前,她弟弟身患重病求诊先生,慢慢治好了。当弟弟病情缓解时,先生将一片药分成了8份,慢慢减少药量,并一次一次叮嘱他千万别吃过量。另一位患者则留言说,她一直挂不上先生的号,只好守在诊室外,但也做好了空手而归的准备。没想到,慕容慎行当夜就加班给她看诊,看到他们夫妻都是残疾人,还说什么都不肯收门诊费。
2018年7月,慕容慎行因胆管细胞癌晚期住进了病房,他的状态一天不如一天,昏迷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有一天,意识已经模模糊糊的慕容慎行,突然一直往自己的口袋掏东西。看护人员问他想做什么,他说:“你帮我拿100块钱买些肉包,分给诊室外面的病人和家属吃吧。他们一大早就在这里等我,现在肯定还饿着呢。”
对病人的关爱,早已深入他的骨髓,即便是在弥留之际,他心里记挂的仍是病人。而这些浸润着温情的小事,对于一个名满天下的“大医”来说,就像他一生救过的病人、开出的处方一样,怎么数都数不过来。
“经常有病人走出诊室后说,让慕容主任看了以后,病好像已经好了一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康德智说,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但先生带给患者的远不止是医技诊疗,他为病人血管里注入的是医者仁心的精神良药。
以亲情入药,给人最熨帖的安慰和力量,而药效一定是加倍的。
原文链接:
http://m.xinhuanet.com/fj/2019-06/26/c_1124674662.htm